时隔4年半,国家为何再敲“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重锤?
自然资源法律论坛 2025年02月22日 贵州
日前,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打响开年“第一枪”,再次向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亮剑”,要求严格遵守“八不准”,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新增问题。这是两部门继2020年7月发布“八不准”后的又一次联合出击。
时隔4年半,为何此时再敲重锤?据了解,这几年在各地疏堵结合的常态化整治下,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高发态势在面上得到了初步遏制。但从点上来看,仍有地方存在乱占、破坏耕地的问题,甚至出现了反弹回潮的苗头。这也再次折射了耕地保护形势之严峻,再次告诫我们:耕地保护之弦必须时刻绷紧,不能有任何松一松、歇一歇的懈怠。
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18亿亩耕地是红线,是战略底线,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安全线。对于这一“国之大者”,党中央的态度一以贯之、十分鲜明——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
作为相关职能部门,自然资源部也是大会小会、狠抓落实。新年伊始,2025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就提出两个“坚决”——坚决守住守牢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破坏耕地行为。此次发文可谓落实“坚决”的开年第一步。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部门在发文时强调,要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严防变相买卖、兼并土地,切实防止“大棚房”死灰复燃,坚决整治征占黑土地建“特色小镇”等各类侵占耕地问题。
粮安天下,地为根基。耕地之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言。为何这次还着重强调共同富裕和新发展理念?
当前,我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重任之一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与协调、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所倡导的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然而,眼下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亟待补上农村共同富裕的短板。
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共同富裕的源泉。有专家指出,目前在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占较大比重;在相当长时间内,依托耕地的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和农村共富的重要来源。
从这一现实出发,保护耕地就是促进和保护农民收入,就是支撑共同富裕;反之,乱占、破坏耕地就是损害农民的利益,阻碍共同富裕。综观各类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有城镇居民下乡置地买房甚至利用宅基地建别墅大院、私人会馆,也有农村居民超面积占地,还有地方占用耕地建特色小镇等等,有个人、企业所为,也有政府所为。不论哪一种乱占,最终挤占的都是农民的利益,损害的都是公平与正义,严重影响共富的实现。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划之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年。两部门在当下重要关口再敲重锤,及时且必要。对此,各地都应有清醒认识,将“零容忍”“全链条监管”“从严从重惩处”“严肃考核问责追责”等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但有效地止住增量,不仅要靠态度坚决、措施有力的“堵”,还要靠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疏”。要打通用地保障上的“梗阻”,确保合理建房需求应保尽保,也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还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让保护耕地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行动自觉。
来源:土地观察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